外省动态

解题“大合作”与“小农户”

  • 时间:2024-01-03

  • 浏览:420

  •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 作者: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玉米种植产业如何提质增产;肉牛养殖户总怕被牛贩子“宰一刀”;蔬菜销售难、农资下乡难……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如何既能满足农民需求,又助农增收?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近年来,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整合多方资源,发起成立乡村振兴为农服务中心,按照“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供销牵头、市场运作”的思路,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通过打造“一站式”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培训、就业等全方位服务。


生活在辽宁省喀左县的老百姓如果回想自己的2023,不少人会将这一年生产生活的变化与位于喀左县人民街一品城的“乡村振兴为农服务中心”关联起来。

图片

有些农民在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教室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后,玉米单产提升明显;有些种植大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服务中心打电话采购化肥,没想到不到一小时化肥送上了门;有些养牛户通过交易大屏了解肉牛市场价格走势后,第一次感觉与牛贩子谈判有了“底气”;有中年人在这里再就业,有创业者在这里贷上了款,还有老年人在这里吃上了热乎饭……

喀左乡村振兴为农服务中心2023年7月正式开业,通过近半年的运营,这个按照“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供销牵头、市场运作”思路构建的“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平台,正彰显出“大合作”的蓬勃生命力。而喀左县供销合作社也在这一“大合作”的推进与完善中重获改革动力。

高位谋划“大合作”

喀左是农业强县,近年来荣登“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等各类示范名单。此外,距离北京仅300多公里的区位优势,也使该县将建设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喀左县全力打造农产品加工园区,持续集聚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2021年时,该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户数达到46户,预计到“十四五”末,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县特色种植基地将发展到26万亩,设施农业发展到5万亩,牛、羊、蛋鸡、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40万头、90万只、800万只和6000万只。可以说,喀左县已经驶入了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快车道”。

一边是快速崛起的农业龙头企业,另一边是仍然广泛存在的小农种植养殖方式和低效流通方式。虽然喀左县注册的农民合作社有963个,但小合作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产品品质、流通效率、科技创新、绿色生态、职业农民等全方位的需求。

建设乡村振兴为农服务中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县委县政府决策议程——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必须要有“大合作”,而“大合作”需要顶层设计、整合资源、高位推进。

图片

2023年3月起,喀左县政府牵头,整合喀左县供销合作社、农业农村局及龙头企业等各方资源开始筹建乡村振兴为农服务中心。中心建设由县政府牵头拿总、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县供销合作社占30%股份和县国有企业禾原集团占25%股份联合控股,辽宁双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喀左伯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喀左乌尔苏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等三家民营企业分别占股15%,共同创办喀左乡村振兴(汇鑫)为农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作为乡村振兴为农服务中心的运营主体。

喀左县副县长梁锴说:“采取混合所有制的办法组建运营公司,既有利于保持供销合作社和国有企业的实际控制力,保证乡村振兴为农服务中心切实履行为农服务职责、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又有利于发挥民营经济竞争优势,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服务‘三农’,为中心健康持续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统筹资源破难题

图片

畅通农资“下行”、做优农产品“上行”、统筹资源做好“平行”是为农服务中心重点设计的三项服务功能。因为这“三行”是农业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更是农民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围绕三方面功能,中心下设了养殖事业部、种植事业部、电商事业部、乡村振兴产品事业部、新农人培训事业部、农业大数据中心和社区食堂等业务板块。

喀左县供销合作社主任任化权说:“这三项服务功能,都需要统筹资源,形成为农服务合力,才能真正帮助企业和农民解难题。”

以农资下行为例。为农服务中心成立后,农资一小时配送上门成为现实,而之前仅靠供销合作社自己的配送能力是无法实现的。中心通过整合县供销合作社和县交通运输局运力,搭建“交通运输一体化平台”进行订单统筹,利用公交营运车辆客货混装开展快递服务,从而实现农资配送最快一小时送达,并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

图片

统筹资源赋能农业产业更显紧要。2023年,全国19个县被列入首批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示范县,喀左县成为其中之一。如何提高玉米单产?玉米密植技术是试点县的主要办法,也就是增加玉米种植密度。然而,提高种植密度操作起来并不简单。据专家介绍,种得过密,容易出现倒伏、出现空秆小穗,并且更费水、费肥、招虫。而喀左作为试点县将在全县11个乡镇组织实施20万亩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涉及2.7万农户的1504处地块。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撑、精细的培训指导、全程的社会化服务等各方面力量的统筹,试点任务几乎无法完成。而为农服务中心的成立,让喀左顺利完成了试点任务。

在为农服务中心的农业综合大数据平台上,种植事业部的管理团队可以实时准确掌握大田作物生长进程和农情动态,提前预测或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对策、细化服务,从而为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产量高,一亩地能产出2200斤玉米。滴灌水肥精准施用这个方法是真行!”水泉镇二道门村种植户杜翔宇说,在为农服务中心的培训指导下,他流转的600亩土地上全部用上了玉米密植高产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省了水还增了产,更让他满意的是,为农服务中心还提供无人机飞防服务,服务玉米全生长环节。

任化权说:“据测算,项目区域内玉米平均亩产提高430斤以上,共节水3018万立方米,减少化肥用量1005吨,帮助农民增收超过9600万元。”为农服务中心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喀左县域内构建起了以稳定的农田供水系统和滴灌水肥精准施用系统为基础,以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为支撑的产量提升体系,为主粮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保障粮食安全中诠释了供销合作社的使命担当。

赋能基层促改革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喀左县委县政府将为农服务中心的建设与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有机融为一体。

从为农服务中心驱车20分钟,记者来到老爷庙镇供销合作社。2023年,老爷庙供销合作社围绕打造乡镇“一站式”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投资60万元启动了供销为农服务站建设项目,主动承接喀左县乡村振兴为农服务中心的功能拓展和服务辐射。

图片

老爷庙镇供销合作社主任王国信坦言:“我们原来只卖卖化肥,为农服务中心成立后,农民生产服务需求旺了,农产品销售路子广了,我们基层社也有了干劲儿,办起了庄稼医院和批发市场。”

走进老爷庙供销合作社后院新建起的占地11200平方米的蔬菜批发市场,记者看到一片忙碌的景象,工作人员正快速打包着周边种植户送来的黄瓜,准备销往北京。

“我现在卖菜可太方便了,直接拉来这里卖给供销社,不用担心少秤,价格也合理。”一位来交售黄瓜的种植户说。

在为农服务中心的带动下,老爷庙供销合作社通过整合供销、农业、农机、物流等部门的优势资源,已实现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260余万元、日用品销售12万元;通过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订单式生产、集中销售,仅供应北京市场的蔬菜年交易额预计就达到600万元,入社农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为农服务中心总经理刘占伟说:“中心积极开发电商平台、组织电商直播和集中展销,就是要依托供销合作社的‘金字招牌’,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带动本地农产品‘上行’,加速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县域为农服务中心对基层社资源的深度整合和优化配置,从根本上打破了基层社各自为战、看摊守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实现了经营服务上下贯通、横向联合。县社依托为农服务中心平台,立足县域进行统筹规划布局,根据各乡镇产业特点、规模、布局,按照“县域为农服务运营中心+乡镇为农服务分中心+村级为农服务站点”的三级网络结构,已发展乡镇分中心22个,村级服务站点185个,基本实现了为农服务网络行政村全覆盖。

喀左县委书记韩宪臣表示,乡村振兴为农服务中心发展前景可期,既是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也是县委县政府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更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载体。下一步,喀左县将依托中心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涉农资源整合力度,由供销合作社牵头,着力打造辐射辽西和蒙东部分地区的区域物流仓储中心,助力本地土特产走出喀左,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周钰